为深入传承红色血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在传承红色非遗的道路上,借助非遗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厚植家国情怀,让新时代青年感悟非遗文化的特殊魅力。2023年7月11日,由我院团委书记方珊妹指导的石狮市级“狮说非遗”调研队前往石狮市文化馆进行调研学习,初步了解石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会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彩扎,平时大家都称为“糊纸”,是一种常见的民间工艺。
调研队通过拜访石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彩扎(石狮糊纸)代表性传承人黄荣宗老师,参观彩扎工作室,彩扎工艺通过展示柜的艺术品栩栩如生地展现在队员的面前。在参观期间,黄荣宗老师与调研队队员们讲解“二十四孝”、“五虎上将”等彩扎作品的渊源。同时,他向我们展示彩扎作品的细节并且简单演示如何制作。

同时,调研队也拜访了石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彩扎另一位代表性传承人邱建生老师,邱建生老师独特之处是在于将彩扎创新化,不仅开办了彩扎、剪纸、书法等艺术培训,还把这些传统艺术带进校园,让石狮城乡的中小学生接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石狮这座世界文化遗产城市遍

这一次,调研队拜访面人(妆糕人)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家乐老师,看到了许许多多的面人作品。调研队队员们都为千姿百态的面人作品所倾倒,赞不绝口。
我们也了解到面人的制作以及每一个作品背后所需要付出难以想象的耐心、时间和精力。
在传承人李老师的帮助下,调研队队员们近距离的接触妆糕人制作技艺,更好的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石狮市弘洋渔文化馆是由石狮市鸿山镇东埔三村的渔民自发筹建的,一直以来都在持续宣传海峡渔文化,科普渔文化知识,传承渔文化精神。调研队队员们跟随邱国凹馆长的脚步走进石狮渔文化。
在馆长助理的介绍下,我们看到了沿海渔业发展,渔民生活的写照,船模发展演变史,渔业生产情景再现,鱼类标本介绍等各个方面。近距离的接触了石狮海洋渔业文化遗产和海洋优秀传统文化,看到了祖辈们的拼搏进取、不畏艰辛的人文精神。

通过这次的参观和了解,调研队队员们也更加明白石狮海峡渔文化博物馆建设的意义。通过这种方式,建设海洋渔业文化教育基地,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石狮的海洋文化,保护海洋文化。

在历史风帆庇护下的石狮大街小巷里都散发着闽南独特的文化气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同样灿烂。张金智老师是石狮金苍绣非遗传承人,在张老师的带领下,调研队队员了解到张老师对金苍绣的热爱几十年从未动摇,用针线绣出了她披荆斩棘的人生,是她用坚定的信念感更多人认识金苍绣。色彩鲜艳华美,表现技法夸张,在坚持做金苍绣的几十年风风雨雨,张老师历经起起落落却初心未变。


五祖拳,是中国传统拳术中的南拳之一。据说此拳是由蔡玉鸣综合了白鹤拳、猴拳、罗汉拳、达尊拳和太祖拳而成的,故称五祖拳。
为了更好的近距离了解五祖拳,调研队来到了石狮市福泉武道馆,跟随着五祖拳的传承人蔡福全老师近距离感受五祖拳的魅力。调研队跟着蔡老师到达训练场地,观看了各个不同年龄段学生学习五祖拳。通过询问,有些学生已经学习五祖拳七八年的时间了,这些学生既是五祖拳的学习者,也是五祖拳的传承者。

此外,调研队对东园狮阵负责人林世忠先生进行采访,并观看了狮阵的现场表演及教学,震撼的场景让调研队感受到东园狮阵的惊心动魄及精彩绝伦。调研队队员也加入了东园狮阵的训练队伍中,亲手体验来自狮阵的独特魅力。
林世忠先生为了传承与发扬狮阵技艺,特地开设了狮阵的义务暑期培训班,专门培训狮阵技艺。林世忠先生用自己的一片赤心照亮着狮阵文化发展的道路,用自己的力量推动着狮阵文化拥有着更高的知名度,让狮阵文化迈上了一个崭新的舞台!


佛像雕塑技艺,是石狮市传统美术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调研队通过拜访石狮市佛像雕塑技艺非遗项目传承人邱华拥大师,参观了邱华拥大师的作品展厅,展厅内的作品活灵活现,令调研队成员叹为观止。

在参观期间,我们也了解到了邱华拥大师是佛像雕塑技艺非遗项目第五代传承人,其家族一直致力于这一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他的作品多次荣获不同层级的奖项,也被国家级博物馆、省级珍品馆等收藏。

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至迟于唐未五代已在泉州及周边地区流行。为了了解这一流传了4000多年的传统技艺,调研队对木偶戏非遗传承人林世忠先生进行了采访。林世忠先生向调研队介绍了木偶戏的表演形式以及各个不同样式的木偶,如:滑稽的小沙弥,气派的状元郎以及肃穆的钟馗。林世忠先生也进行了现场的木偶戏表演展示,神灵活现的木偶来回跳动,让调研队队员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了来着木偶戏几千年来蕴藏的中华记忆与魅力。


古往今来,船一直是闽南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船只承载着闽南人的海洋文化。而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船模制作,则还原了那一代人的时代背景。调研队通过拜访石狮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船模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邱国丕老师,并参观船模制作工作室,了解制作船模的基本流程以及注意事项,通过邱老师对于“郑和宝船”“闽南大排”等代表性船模的介绍,调研队队员们了解到了属于这一些大大小小、不同年代的古船模所代表的独特记忆。

丝竹和鸣千古韵,南音非遗觅知音。南音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为了了解宣传南音非遗文化,亲身体验南音传统文化特点。这一次调研队来到石狮南音社团——群芳乐府。
调研队队员先是欣赏了南音曲目,初步感受到南音的魅力。接着蔡老师为调研队队员普及南音传统曲目背后的故事。同时调研队也了解到南音的各种乐器以及独属南音的乐谱。在探访南音社会实践活动后,实践队队员进一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通过几天的调研学习,调研队成员对石狮的非遗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非遗不仅存在于展馆之中,更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狮说非遗,师以守艺”调研队实际上要做的就是让隐匿于石狮大街小巷的非遗文化通过进课堂的方式,让非遗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飞入寻常百姓家”,真正让石狮非遗文化历久弥新、流转不绝!